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

樓市前瞻 > 香港回歸15年 探尋樓市穩定之道 (29/06/2012)


住屋是廣大市民生活的基本需求,一直以來,住屋問題更是普羅市民和為政者共同高度關注的重要議題。香港政府長期關注並調控樓市的發展,舉例而言,稍遠的有1991年殖民地政府宣布將住宅物業按揭之上限由九成下調至七成;稍近的如1997年回歸後,特區政府制定每年建屋八萬五千伙的目標。直至近年政府仍不時推出政策調控樓市。
在香港回歸中國15周年之際,值得我們回顧這段時期樓市政策的點點滴滴。十分明顯,多年來政府推行的樓市政策均沒有離開維護樓市穩定的大原則。然而政策推出後所產生的效果,有時卻事與願違!正因如此,過去的15年間香港樓市經歷了顛簸跌宕:1997年中至2003年中,住宅樓價大瀉69%;而2003年中至今,樓價升幅高達224%!
本港樓市有如此大的波動,是因為政策對外圍的變化欠缺應有的彈性。眾所周知,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,無論面對區域性還是全球性的危機皆難以完全「免疫」。1997年中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便是最佳例子,當時硬性的住宅供應目標,加上金融風暴的迎頭痛擊,令樓價一蹶不振。假如當時政府能當機立斷改變樓市供應政策,香港應可避免樓價跌幅如此之大,政府亦不致日後一度陷入凡事「保守至上」的傾向。
政府未能跟隨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改過於保守的土地政策,並將面對熊市的策略繼續套用於牛市,其結果是不斷消耗發展商的土地儲備!根據我們的統計數字,2003年至2010年期間,發展商銷售樓盤的數量,較補充住宅土地的數量遠多出約42,600多伙,由此埋下金融海嘯後本港房屋出現供不應求的隱患。
自2009年開始,房屋供不應求、低息環境持續,加上亞洲區內資金充裕,種種因素令本港樓價持續飆升,至今年首季的3年多以來樓價共飛升7成,而同期新加坡的樓價… (觀看全文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